
新雙峰客戶端9月22日訊(通訊員 周偉華 朱道輝 李琴章)金秋時節,走進杏子鋪鎮溪口庫區,稻浪翻滾,水果飄香,水繞村郭、綠樹成蔭。一棟棟洋樓別墅鱗次櫛比,與秀美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。
“今年暑假,遠在長沙湘潭的家長帶著孩子來這里游泳、玩耍。不少旅游公司也組團來我們這里避暑、康養,放松心情?!彪p源村黨支部書記周建良介紹,這段時間,每天都有兩三百名游客自駕來雙源,村里利用山斗沖地下黨支部陳列館等紅色資源和溪口的青山綠水,吸引了不少游客。
雙源村是溪口水庫5個庫區移民村之一。1952年,在溪口村修筑大壩截斷漣水為湖,溪口庫區的溪口、雙源、梓園、吳合和雙溪5個村成了淹沒區,村民紛紛移民上岸。自古以來,這里的村民靠打魚為生,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村民在水庫搞起了網箱養魚。由于水庫水質變差,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,2015年全面取締網箱養魚,3000村民紛紛洗腳上岸,一方面大力發展生態種養業,栽培黃桃、楊梅和油茶林,一方面利用水庫獨特的資源稟賦,發展旅游經濟。
經過十多年的奮斗,溪口庫區人民修建了12公里高等級旅游公路,水府溪谷旅游公司旗下的“溪口印象”和“漣水漂流”已成為網紅打卡項目,15個品牌的水果雞、蘆花雞、烏骨雞和黃桃等基地創造產值達六千萬元,20多家民宿農家樂游客如織……洗腳上岸的溪口漁民,經過鳳凰涅槃獲得重生,他們奏響鄉村振興曲,在漣水河畔繪就了一幅生態美、產業興、百姓富的新畫卷。
秀美的山水風光和田園美景,是溪口庫區人民的優勢。當地將山水、村落和生態三大主題貫穿整個規劃設計過程,盡力保護農村原有風貌,打造獨具風格的鄉村旅游公園,建設雷打石生態景觀區、山斗紅色景區、水庫游船區、種養業農耕體驗區、水府龍騰親水區、“走溪口”文化長廊區、濕地綠野休閑服務區等7大核心區域,突出特色亮點,全面提升庫區村莊環境,把傳統村落打造成承接城市輻射的休閑娛樂、農耕體驗、品味紅色文化的新去處,實現“田園變公園”。
經濟發展需要經營創新。十年前,庫區漁民劉錫忠、曹長桂等人創立溪硯公司和水府旅游公司,由村民出資入股合作,實現“股權合作、承包經營、固定回報、互利共贏、持續發展”,形成了“村民變股民、人人有分紅”的經濟運行新模式。
曹長桂的兒媳潘小年,利用游客逐年增多的優勢,成立“溪口坊”電商平臺,帶領庫區村民種蔬菜、曬辣醬、做月餅,用傳統工藝熏制臘肉臘魚,產品遠銷省內外,產值達500多萬元。
雷先生一家人正在“溪口坊”體驗制作筍干,他說,這不僅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動手制作美食的快樂,也讓他們通過品嘗特色小吃,勾起濃濃鄉愁。
包粽子、舂糍粑、做月餅、曬辣醬……溪口坊的小吃體驗,吸引了不少游客。而在農耕體驗區,一串串黃桃掛在樹上,長勢喜人,即將成熟,游客不久后就能到這里體驗采摘的樂趣。村里的黃桃園、楊梅園等生態采摘園,帶活了鄉村旅游,不少村民也辦起了農家樂,吃上了“旅游飯”。
如今的溪口庫區,已成為風景更加秀美、旅游更加興旺、產業更加多元、村民更加富足的美麗鄉村。2021年,雙源村、溪口村獲得婁底市鄉村振興示范村榮譽。雙源村先后獲得國家4A級景區、省級園林式村莊、省首批“金牌旅游村”、湖南森林村莊,一個個金字招牌見證了這個庫區山村的“美麗蛻變”。
一枝獨秀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。在深化黨建示范走廊創建進程中,杏子鋪鎮總結提煉“產業線、生態線、文明線”三線發力的“黨建+鄉村振興”工作模式,實現黨建引領轄區特色產業發展,并以雙源、溪口村作為領建村,聯合梓園、吳合、雙溪、水府廟、漣水和江口等聯建村成立漣水旅游風光帶,策劃生成水府大道、桃花島等線旅游公路、紅色文化公園等項目,打造杏子鋪鎮水府濕地生態旅游綜合體。
一審:李娟
二審:歐陽亞輝
三審:劉郁鑫
責編:李娟
來源:雙峰縣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: bm@ldsf.com.cn
經濟日報刊發《以無疆大愛守護生命——記黨的二十大代表、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三部ICU護士長徐芙蓉》
光明日報刊發《【二十大代表風采】徐芙蓉:為病人擎起愛的火炬》
人民日報刊發《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三部重癥監護室護士長徐芙蓉堅守本職工作 守護生命健康(二十大代表風采)》
央視《新聞聯播》播出《【二十大代表風采】徐芙蓉:抗疫有我 用行動詮釋醫者仁心》
二十大代表風采 | 徐芙蓉:在生死邊緣守護生命
奔向美好生活丨勞動創造幸福
“走好創新之路,為美好生活充電”
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——從全過程人民民主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
下載APP